一、實驗目的
1、理解并掌握薄層層析法的原理。
2、掌握氨基酸薄層層析法的正確的操作步驟。
3、掌握根據不同物質的移動速率(Rf值)來鑒定被分離的混合物的各種組分。
二、實驗原理
1.薄層層析原理
薄層層析時一般是將固體吸附劑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層作為固定相。當液相(展開溶劑)在固定相上流動時,由于吸附劑對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一樣,不同氨基酸在展開溶劑中的溶解度不一樣,點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樣品隨著展開劑的移動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開。(即通過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反復進行,而將樣品各組分分離開來) 2.氨基酸與茚三酮的顯色反應
茚三酮水化后生成水化茚三酮,它與氨基酸的羧基反應生成還原茚三酮、氨及醛,與此同時,還原茚三酮又與氨及茚三酮縮合生成紫紅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點顯色。
3.基于相對遷移率Rf值判定混合氨基酸組分
薄層層析中,物質沿溶劑運動方向遷移的距離與溶液前沿的距離之比為Rf值
因為物質在一定溶劑中的分配系數是一定值,故其移動速率(Rf值)也是恒定的,因此可以根據Rf值來鑒定被分離的物質。
三、材料與方法
A材料: 1樣品:
(1)0.01mol/L丙氨酸:稱取丙氨酸8.9mg溶于90%異丙醇溶液**10mol。 (2)0.01mol/L精氨酸:稱取精氨酸17.4mg溶于90%異丙醇溶液**10mol。 (3)0.01mol/L甘氨酸:稱取甘氨酸7.5mg溶于90%異丙醇溶液**10mol。 (4)混合氨基酸溶液:將0.01mol/L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按等體積制成混合溶液 2試劑:
(1)硅膠G(C.P)。
(2)0.5%羧甲基纖維素鈉(CMCNa):取羧甲基纖維素鈉5g溶于1000ml蒸餾水中,煮沸,靜置冷卻,棄沉淀,取上清備用。
(3)展開溶劑:按80:10:10比例(V/V/V)混合正丁醇、冰醋酸及蒸餾水,臨用前配制
(4)0.1%茚三酮溶液:取茚三酮(A.R.)0.1g溶于無水丙酮(A.R.)**100ml。 (5)展層-顯色劑:按照10:1比例(V/V)混勻展開劑和0.1%茚三酮溶液。 3儀器及器材:
①層析板(6cmx15cm);②小燒杯;③量筒(10ml);④小尺子;⑥毛細玻璃管;⑦層析缸;⑧烘箱 B實驗步驟
四、結果與討論
結果: A層析結果
注:層析結果圖從左到右依次順序為丙氨酸、甘氨酸、精氨酸、混合氨基酸
B實驗數據:
表1各氨基酸色斑中心**樣品原點中心距離及溶劑前緣**樣品原點中心距離記
討論
1,對于實驗所得的層析結果,發現存在層析板左緣(滴加丙氨酸的一緣)的溶劑前緣較層析板右緣(滴加的混合氨基酸溶液一緣)的溶劑前緣距原點中心遠(兩者相差0.12cm)。 分析其原因可能為:
①層析板的制作存在誤差,導致層析板左右緣在厚度和均勻程度上存在差異,進而導致在板的兩緣層析液的移動速率存在差異;
②放置層析板時未垂直放置導致層析板偏向右緣,層析液擴散的起點不同導致層析結果的左右緣的溶劑前緣距原點中心的距離不同。
2,除上述實驗中層析板的制作誤差及層析板放置誤差外,還可能存在的其他誤差有:
①測定色斑中心**原點中心的距離時存在測量誤差; ②點樣時未確保各加樣點在同一水平線上。
上述兩點誤差都可導致實驗結果中由混合氨基酸溶液分離開的斑點計算所得的Rf值與其相對應的標準氨基酸Rf值不同。